其他

【视点】如何助力两岸交流?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根本

2018-01-05 浦江同舟


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,互相依存,不可分割。台湾同胞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存在断裂的现象。在政治认同上,对统治中原的政权有着一定的疏离感;在文化认同上,移民台湾的汉人又总是视中原为文化和精神的原乡。大多数民众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仍然是根深蒂固,不会因为岛内的政局一时迁移而发生根本性调整。




中华文化自信与两岸交流

文化是一个包容性、系统性的定义,是一个在时间中发展的生活团体发挥其创造力的历程与结果,可以包括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所有事物,以及基于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,包含了信仰、认知、规范、表现、行为等系统。

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,互相依存,不可分割。政治认同是以具体的国家、政府或政权作为认同的对象,具有强烈的现实性。决定一个人政治认同的因素甚多,较具影响力的常常是短期的、后天的因素,如政治、经济的共同利益,人身安全的保障等。政治认同涉及的是短期而可以变动的利益,如个人对国家的纳税,来换取国家对个人的生命财产及安全的保障。

而文化认同是一种抽象的心理建构,决定文化认同的因素主要是长期性、抽象性的不因短期利益而改变的风俗习惯、生命礼俗、伦理价值等因素。这种先于个人而长期存在的文化价值塑造个人,又被个人继承、创造。



文化认同远比政治认同深沉、深远,具有理想性与批判性。这种抽象的心理建构是由长期的历史经验积淀而成,不是短期的政治利益、经济利益所能撼动。在历史意识高度发达的华人社会,政治认同常常通过文化认同建构起来。

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。一个民族的生存、发展,与文化自省、自新不可分割。秦汉雄风、大唐盛世,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。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自我肯定,是对共同价值观的自我传承。

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。各民族在交往的过程中,相互学习,实现大融合、大发展,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。1840年以来,中华民族面对凶恶的西方侵略者,前赴后继,慷慨悲歌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。共同的文化信念,凝聚成强大的民族复兴洪流。

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的东方,几经曲折浮沉而不亡,与其悠久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四大发明造福人类,享誉世界。唐诗宋词精彩纷呈,传诵不绝。儒道互补,进退自如,追求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天下大同,经世致用,与时俱进。传统士子推崇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”,“厚德载物、自强不息”,“己所不欲、勿施于人”,具有深厚的仁爱精神和慎终追远的高尚情操。


 

中华文化兼收包容,代代相传,生生不息。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,秦汉的天下一家、独尊儒术,魏晋南北朝的各民族文化大融合,隋唐的佛教中国化,百川归海。宋明理学引释解儒,其命维新。西学渐进,从数学、物理至化学、天文,中国文化不断吸纳新鲜血液,再造辉煌。“海纳百川、日新又新”是中华文化的主流。

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,得到全民族的共同认同,从思想层面至日常生活,从主流文化到亚文化,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,是全民族的核心价值观,是全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。中华文化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通认同。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,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,我们必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,坚定文化自信。

中华民族坚忍不拔,百折不挠,有着强大的文化再造能力。坚持文化自信,必须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整理、传承。中华文化深藏于浩如烟海的文化古籍中,我们现在所看到的《唐诗三百首》《宋词三百首》《古文观止》,不过是传统古籍的冰山一角,不足以全面、完整反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、经世致用。古籍中的大量内容,包含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,是先人认识中国、改造中国的主要依据。



经史子籍,煌煌巨著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种古籍的挖掘、整理,扩大中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、古文的比重,高考必须考传统文化,要求大学生学习传统典籍,如诸子百家,使传统文化进教材、进课堂、进讲坛。

台湾意识包括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。广大台胞对祖国大陆既向心又离心。在政治认同上,几百年来,闽粤移民背井离乡,来到台湾岛,繁衍生存,对统治中原的政权有着疏离感。明郑政权的反清复明、清朝时期的“三年一小反、五年一大反”,就是对中原政权的疏离感及反抗的体现。在文化认同上,移民台湾的汉人常常视中原为文化、精神的原乡。台湾同胞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存在断裂的现象

近百年来,台湾与大陆人民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进程,塑造了有差异性的国家观与世界观,影响了双方人民对国家认同的不同理念。在中国大陆,百年来的抗争与民族的挫折,彻底反日的民族主义高涨,人民难以理解台湾现代社会对日本文明的被迫接受、将个人自由民主价值的追求置于国家认同之上的思考方式。不同的历史经验,是造成双方人民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偏差的重要历史根源。

闽粤移民来到台湾,生生不息,将中华文化带到台湾,经过近 300年的发展,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台湾扎根。日据时期,台湾人民吸纳了日本文化中的合理成份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。国民党政权强制推行中华传统文化,鼓吹仁义礼智信,推行国语国文,开展中华文化复兴运动。尽管台湾遭到欧风美雨的洗礼,中华文化在台湾仍然得到广泛传承,没有出现类似大陆“文革”十年的断层。近 30年来,台湾政局不断变化,上演政党轮替,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,但大多数民众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仍然是根深蒂固,不会因为岛内的政局一时迁移而发生根本性调整。



台湾教育界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,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师资队伍,大陆相关部门可通过定期召开论坛的方式,邀请台湾的专家、学者参会,共议加强中华文化建设,可先从沿海地区一些高校做起,共同编写教材,培养人才,增强中华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结度,逐步扩展,久久为功。


来源:中央社院公众号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